【监守自盗是什么意思】“监守自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担任某种职务或管理某项事务时,却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私自侵占、窃取或谋取利益,损害了公共或他人的利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职责与行为的矛盾”,即本应尽职尽责的人却做出了违背职责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监守自盗 |
拼音 | jiān shǒu zì dào |
出处 | 《汉书·王嘉传》:“吏民见其如此,莫不惊骇,以为监守自盗。” |
含义 | 原意是指看守仓库的人偷盗仓库里的东西,现多比喻职位高的人滥用职权,侵吞公物或谋取私利。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身居要职却贪污腐败的人。 |
近义词 | 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 |
反义词 | 公正无私、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
二、成语来源
“监守自盗”最早出自《汉书·王嘉传》,原指看守仓库的人偷盗自己看守的财物。后来这一说法被引申为更广泛的含义,用来形容那些在职责范围内却做出违法乱纪行为的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
三、现实应用
场景 | 例子 |
企业 | 企业高管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资金 |
政府 | 官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 |
教育 | 教师收受学生家长好处,违规操作 |
医疗 | 医生虚开药品,骗取医保费用 |
四、成语启示
“监守自盗”提醒我们,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否则容易滋生腐败。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防止“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
五、总结
“监守自盗”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责任不仅是履行职责,更是坚守底线、拒绝诱惑。只有做到公正、廉洁、自律,才能避免成为“监守自盗”的人。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对“监守自盗”成语的深入理解,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的通用模板,力求内容真实、通俗易懂,符合中文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