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马悬车词语解释是什么】“束马悬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道路险峻、行进困难。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义:
“束马”指将马匹的缰绳系紧,防止其乱动;“悬车”则是指将车轮悬起或固定,以防滑落。合起来,“束马悬车”原意是形容在陡峭或狭窄的山路上行进时,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马匹和车辆,以确保安全通过。
引申义:
后用来比喻事情复杂、艰难,需要格外谨慎和小心处理。
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乃束马悬车,以济河。”表示晋军为渡黄河而采取的谨慎措施。
二、词语结构分析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用法 |
束马 | shù mǎ | 系紧马缰,使马不乱动 | 动词性短语 |
悬车 | xuán chē | 固定车轮,防止滑动 | 动词性短语 |
束马悬车 | shù mǎ xuán chē | 形容行路艰难、需谨慎行事 | 成语,作谓语或状语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描写地理环境:
“山道狭窄,束马悬车,行人步步为营。”
2. 形容工作难度:
“项目推进过程中,处处是难题,可谓束马悬车。”
3. 历史典故引用:
“古人行军,常有束马悬车之险,可见当时交通之艰难。”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说明 |
近义词 | 艰难险阻 | 表示前行困难 |
步履维艰 | 形容行动困难 | |
反义词 | 一帆风顺 | 表示顺利无阻 |
轻松自如 | 行动顺畅,没有阻碍 |
五、总结
“束马悬车”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成语,原本描述的是古代行军或旅行时在险峻地形中谨慎前行的情景。如今多用于比喻做事需细致周密、小心应对。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复杂或困难的情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结合具体文章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