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王冕》是出自《明史·王冕传》的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生平事迹。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王冕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不慕荣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艺术和人生上的追求与成就。
以下为《王冕》一文的原文、白话翻译及重点
一、原文
> 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冕放牛陇上,辄读书,或夜卧,以烛照书。母曰:“儿痴矣。”对曰:“我欲学耳。”年七岁,入里塾,授《论语》、《春秋》,即能诵。十岁,能诗赋。父欲令为商贾,冕曰:“吾志在学,不愿为商。”遂去,依僧寺读书。夜坐佛殿,借灯光读经。后游学吴中,师事韩性,学成,名益著。
二、白话翻译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他小时候家境贫穷,父亲让他去放牛。王冕在田埂上放牛时,常常读书,有时晚上躺在地上,用蜡烛照明看书。母亲说:“你太痴迷了。”他回答说:“我想学习罢了。”七岁时,进入村里的私塾,老师教他《论语》和《春秋》,他很快就能够背诵。十岁时,已经能写诗作赋。父亲想让他去做生意,王冕说:“我的志向是求学,不想做商人。”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读书。夜里坐在佛殿里,借着灯光读经书。后来他游历到吴中地区,拜韩性为师,学成之后,名声更加显赫。
三、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王冕,元末画家、诗人,浙江诸暨人 |
出身 | 幼年家贫,父亲让他放牛 |
学习态度 | 勤奋好学,常于牛背上读书,夜晚借烛光学习 |
母亲反应 | 认为他“痴”,但他坚持学习 |
教育经历 | 七岁入私塾,十岁能诗赋;后游学吴中,师从韩性 |
人生志向 | 不愿为商,志在学问,最终成名 |
四、人物精神分析
王冕一生虽出身贫寒,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坚韧、刻苦和对理想的执着,体现了古代士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在绘画方面也颇有成就,尤其是画荷花,被誉为“墨梅之祖”。
五、结语
《王冕》一文虽短,却生动刻画了一个不屈不挠、心怀大志的学者形象。它不仅是对王冕个人生平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理想与坚持的赞颂。今天读来,仍能给人以深刻启示:无论环境如何艰难,只要心怀梦想,持之以恒,终将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