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简介资料】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长苏轼并称“苏氏兄弟”,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极高,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有深厚造诣。苏辙性格沉稳内敛,与哥哥苏轼的豪放不羁形成鲜明对比,但在政治上却同样关心国家大事,主张改革,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激进措施。
一、生平简介
项目 | 内容 |
出生时间 | 公元1039年 |
去世时间 | 公元1112年 |
字 | 子由 |
号 | 颍滨遗老 |
籍贯 | 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 |
家族背景 | 父苏洵,兄苏轼,弟苏迈 |
仕途经历 | 进士及第,历任地方官、中央官,因政见不同多次被贬 |
文学地位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兄苏轼齐名 |
思想倾向 | 主张稳健改革,反对激进变法 |
代表作品 | 《栾城集》、《古史》、《论语拾遗》等 |
二、主要成就
苏辙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文章风格平实自然,逻辑严密,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议论和叙事。其散文作品如《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均是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此外,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虽不如兄长苏轼那般活跃于朝堂,但他始终关注民生,提倡以民为本,主张温和改革,反对过度激进的政策。
三、人物评价
苏辙在历史上被评价为“性情敦厚,才思敏捷”,虽不如苏轼那般张扬,但其文风稳健,思想深邃。后人常将其与苏轼并提,认为二人虽风格各异,但都为宋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历史影响
苏辙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散文写作方面,他与兄长共同奠定了宋代散文的典范。同时,他在政治上的主张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总结:
苏辙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文人,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也在政治上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