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龙的古诗有哪些】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常用来代表权力、祥瑞、力量与神秘。许多诗人通过“龙”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或寄托理想。以下是一些含有“龙”字的经典古诗,按作者和诗句形式整理成表格,便于查阅。
一、总结
“龙”在古诗中不仅是一种神话生物,更是文人墨客表达志向、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从李白的豪放不羁,到杜甫的沉郁顿挫,再到李贺的奇崛瑰丽,不同风格的诗人对“龙”的描写各具特色。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反映了人们对“龙”这一文化符号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二、带“龙”字的古诗一览表
作者 | 诗名 | 诗句(含“龙”) | 出处 |
李白 | 《早登西陵寺》 |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 《全唐诗》 |
李白 | 《蜀道难》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全唐诗》 |
杜甫 | 《秋兴八首·其七》 |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 《全唐诗》 |
李贺 | 《马诗》 |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 《全唐诗》 |
李商隐 | 《无题》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全唐诗》(注:本诗未直接出现“龙”,但“灵犀”常与“龙”意象相关联) |
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全唐诗》(注:未直接出现“龙”,但“千帆”与“龙舟”意象相近) |
王维 | 《使至塞上》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全唐诗》(注:未直接出现“龙”,但“大漠”“长河”常与“龙”相联系) |
> 说明:部分诗句虽未直接使用“龙”字,但在意境上与“龙”有关联,可视为间接描写。
三、结语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在古诗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有象征皇权的庄严,也有描绘自然的壮丽,还有寄托理想与情怀的深意。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赏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龙”的敬畏与赞美,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你对某一首诗或某位诗人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探讨其背景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