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仆碑读音】“余于仆碑”出自《游褒禅山记》一文,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文章中提到:“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仆碑上看到文字,又为古代书籍的失传感到悲哀,后代人误解了这些记载,却无法说出它们的真相,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余于仆碑”中的“仆碑”是一个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和读音对掌握全文内容有重要意义。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 |
余 | yú | 我 | 《游褒禅山记》 |
于 | yú | 在 | 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对象 |
仆碑 | pū bēi | 倒下的石碑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二、“仆碑”的具体解释
“仆碑”指的是倒下的石碑。在古代,人们常在山林、寺庙等地立碑,用来记录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或表达某种情感。由于时间久远或自然原因,这些碑石可能会倒塌、风化,因此“仆碑”也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流失。
在文中,“余于仆碑”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献和历史遗迹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后人未能正确传承历史的担忧。
三、读音说明
- 余(yú):第二声,普通话标准发音。
- 于(yú):第二声,与“余”同音,但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
- 仆(pū):第一声,意为“倒下”,如“仆倒”。
- 碑(bēi):第一声,指石碑。
需要注意的是,“仆”在现代汉语中多读作“pú”(如“仆人”),但在“仆碑”一词中应读作“pū”,表示“倒下”的意思。
四、总结
“余于仆碑”是《游褒禅山记》中的一句重要句子,通过分析其读音与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情感。其中,“仆碑”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倒碑,更承载着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与感慨。
内容 | 说明 |
词语组成 | 余 + 于 + 仆碑 |
读音 | yú yú pū bēi |
含义 | “我站在倒下的石碑旁” |
文章意义 | 表达对历史文献失传的惋惜与对后人传承的担忧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余于仆碑”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文言句子,更是王安石对历史与文化传承深刻思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