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不停止执行原则哪些说法是错误

2025-09-22 22:20:00

问题描述:

不停止执行原则哪些说法是错误,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22:20:00

不停止执行原则哪些说法是错误】在行政法领域,“不停止执行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指的是在行政行为作出后,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该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仍继续执行。这一原则的设立旨在保障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和权威性,防止因程序上的争议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关于“不停止执行原则”的一些常见说法存在误区或错误理解。以下是对这些错误说法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

1. “所有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都必须停止执行。”

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除非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2. “只要当事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就不得再执行原行政行为。”

错误。即使当事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仍可依法继续执行,除非法院裁定停止执行。

3. “不停止执行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行政行为。”

错误。有些特殊行政行为(如涉及国家安全、紧急状态等)可能被法律规定为“应当停止执行”,或者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停止执行。

4. “不停止执行原则是绝对的,没有任何例外情况。”

错误。该原则并非绝对,法律有明确规定例外情形,例如: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对财产的强制执行等,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被暂停。

5. “只要当事人申请复议,行政行为就自动停止执行。”

错误。复议期间行政行为是否停止执行,取决于法律是否有特别规定或复议机关是否决定暂停执行。

6. “不停止执行原则与‘权利救济优先’原则相冲突。”

错误。两者并不矛盾,不停止执行原则强调的是行政效率,而权利救济则注重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二者可以在法律框架内协调共存。

二、错误说法对照表

序号 错误说法 正确解释
1 所有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都必须停止执行 一般情况下不停止执行,除非法院或复议机关决定暂停
2 只要当事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就不得再执行原行政行为 即使提起诉讼,行政机关仍可依法继续执行,除非法院裁定停止
3 不停止执行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行政行为 特殊情况下(如人身自由限制)可能适用例外规定
4 不停止执行原则是绝对的,没有任何例外情况 法律有明确规定例外情形,如法院裁定停止执行
5 只要当事人申请复议,行政行为就自动停止执行 复议期间是否停止执行由法律或复议机关决定
6 不停止执行原则与“权利救济优先”原则相冲突 二者并不矛盾,可在法律框架下协调

三、结语

“不停止执行原则”作为行政法中的重要制度,其目的是维护行政行为的稳定性与执行力,但同时也需结合具体案件判断是否适用例外情形。对于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应以法律原文为准,避免因误解而造成法律适用上的偏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