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卜算子》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经典词作,原题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苏轼在人生低谷时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分析。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如下: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惊鹊栖幽枝,独照空庭影。
> 也拟待清风,吹我扁舟去。
> 然而,梦觉后,无觅处。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夜独自一人、孤独无依的状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与超然心境的特质。
二、关键词解析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缺月 | 不完整的月亮,象征不圆满或失落 | 营造孤寂氛围 |
疏桐 | 稀疏的梧桐树,环境冷清 | 强化孤独感 |
漏断 | 更漏停止,表示深夜 | 点明时间,渲染寂静 |
惊鹊 | 受惊的乌鸦,象征不安与警觉 | 增添动态画面 |
幽枝 | 阴暗的树枝,象征隐秘与孤寂 | 增强画面感 |
清风 | 自由、自然的力量 | 表达向往之情 |
扁舟 | 小船,象征漂泊与自由 | 寄托理想与希望 |
三、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通过“缺月”“疏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2. 语言简练:全词仅44字,却层层递进,情感丰富,体现了苏轼“言简意赅”的写作风格。
3. 情感真挚:词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情感真挚动人。
4. 哲理意味:虽写个人处境,却蕴含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
四、总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虽身处困境,但词中并未表现出绝望,而是透露出一种淡然与超脱。这首词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他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与坚韧。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