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意思解释】“姗姗来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到来得比较晚,动作缓慢,显得有些迟缓。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在预期时间之后才出现,带有一定的调侃或无奈的语气。
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姗姗来迟 |
拼音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于嗟乎!不承权舆,无感我帨兮,无慨我袜兮。”(注:原意并非“姗姗来迟”,后世引申为形容来得慢) |
本义 | 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优雅的样子 |
引申义 | 现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来得较晚,行动缓慢,迟到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中,带有轻微的调侃或不满情绪 |
近义词 | 迟到、迟迟不来、慢吞吞 |
反义词 | 马上到来、迅速抵达、雷厉风行 |
二、使用示例
1. 他总是姗姗来迟,让大家等了好久。
2. 会议开始很久了,她才姗姗来迟地走进来。
3. 这个项目本来应该提前完成,结果却姗姗来迟,影响了整体进度。
三、注意事项
- “姗姗来迟”虽然常用于描述人的迟到,但也可用于物品、事件等。
- 在正式场合中,建议使用更规范的表达,如“迟到”或“延迟”。
- 该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四、总结
“姗姗来迟”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本描绘的是女子轻盈的步伐,后来被引申为对迟到行为的描写。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轻松或略带调侃的语境中。了解其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