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是什么】“天葵”是一个在传统中医药中较为少见但有一定历史记载的名称,常被误认为是“天葵子”或“地丁”,但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含义略有差异。本文将从定义、来源、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天葵”通常指一种野生植物,学名为 Sedum aizoon L.,属于景天科植物,又名“天葵子”、“地丁草”等。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症状。
在民间,天葵也被视为一种“野菜”,部分地区将其作为食材食用,但需注意其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此外,“天葵”在一些地方还可能指代其他植物,因此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地域和文献资料进行确认。
二、表格:天葵的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天葵、天葵子、地丁草 |
学名 | Sedum aizoon L. |
科属 | 景天科(Crassulaceae) |
分布区域 | 中国各地,多见于山坡、林缘、路旁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叶对生,花黄色,聚伞花序 |
药用部位 | 全草 |
性味归经 | 苦、辛,寒;归肺、肝经 |
功效与主治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痢疾等 |
使用注意 | 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可过量服用 |
食用价值 | 部分地区可作野菜食用,但需煮熟后食用 |
三、结语
“天葵”虽然在现代药典中不常见,但在传统中医中仍有一定应用价值。了解其来源、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一植物。如需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误用或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