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仰秣出处于哪里】“驷马仰秣”是一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马匹在吃草时的专注和安静状态。但其出处却常常被误解或混淆。本文将对“驷马仰秣”的出处进行详细梳理,并以表格形式总结相关资料。
一、成语释义
“驷马”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仰秣”意为低头吃草。合起来,“驷马仰秣”原意是说四匹马低头吃草,形容一种宁静、专注的状态,后引申为专心致志、不为外物所动的意思。
二、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史料,“驷马仰秣”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驷马仰秣,人无争心。”这句话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中,描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的一段话,用以说明治理国家应当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达到社会安定、人心向善的效果。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这一成语更早的出处可能来自《荀子·儒效》:“故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虽然《荀子》中并未直接出现“驷马仰秣”,但其中关于“专心致志”的思想与该成语的精神内核一致。
三、常见误传与辨析
1. 误认为出自《战国策》
一些网络资料将“驷马仰秣”归为《战国策》中的内容,但实际上并无此出处。
2. 误以为出自《庄子》
《庄子》中有许多关于马的寓言,如“伯乐治马”,但“驷马仰秣”并未出现。
3. 误以为出自《史记》
《史记》中虽有关于马的记载,但亦未见“驷马仰秣”一词。
因此,综合来看,“驷马仰秣”最可靠的出处应为《左传》,并被后世文人广泛引用。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驷马仰秣 |
含义 | 形容马匹低头吃草,引申为专心致志、不为外物所动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文 | “驷马仰秣,人无争心。” |
其他相关文献 | 《荀子·儒效》中虽未直接提及,但思想相近 |
常见误传 | 《战国策》《庄子》《史记》等 |
文化意义 | 强调专注与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
五、结语
“驷马仰秣”作为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成语,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了解其准确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日常使用中,我们也应避免将其误传为其他典籍的内容,以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