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寸步不让什么意思】“寸步不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挑战或冲突时,坚持立场、不轻易退让的态度。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精神。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寸步不让 |
拼音 | cùn bù bù ràng |
释义 | 形容在态度、立场或利益上绝不让步,丝毫不退让。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不能尽善,然其心则无愧。”(虽不能完全做到最好,但内心没有愧疚。)后人引申为“寸步不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坚定立场和不屈精神。 |
近义词 | 坚持己见、寸土必争、针锋相对 |
反义词 | 退避三舍、委曲求全、忍让妥协 |
二、词语用法举例
1. 在谈判中,他始终 寸步不让,最终争取到了最有利的条件。
2. 面对强权,我们应寸步不让,捍卫国家尊严。
3. 他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三、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寸步不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气节、坚守底线的价值观。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正是凭借这种“寸步不让”的精神,在风雨飘摇中守护了民族的尊严与正义。
四、总结
“寸步不让”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或矛盾时,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轻易妥协。它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常用于表达坚定、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寸步不让 |
含义 | 不让步,不妥协 |
用法 | 强调坚定立场 |
文化意义 | 体现民族气节与尊严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