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固若金汤历史典故

2025-07-14 22:28:48

问题描述:

固若金汤历史典故,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4 22:28:48

固若金汤历史典故】“固若金汤”是一个常用成语,形容防御非常坚固,难以攻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防御工事,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固若金汤:

“固”指坚固,“若”是像的意思,“金”指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指滚烫的水,比喻防守极其严密,敌人无法突破。

二、历史来源

“固若金汤”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臣闻‘兵者,国之大器’,‘金汤’者,城郭之险也。”

后来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也有类似描述,多用于形容城池或防线的坚固程度。

三、典故出处与演变

典故名称 出处 内容简述
《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时期 马援提到“金汤”作为城防的象征,强调其不可攻破的特点。
《三国志·魏书》 三国时期 曹操在建安年间修建坚固城池,称其“金汤不破”。
《晋书·石崇传》 晋朝 石崇在洛阳建有坚固城池,被形容为“固若金汤”。

四、成语使用场景

- 军事领域:形容军事要塞、堡垒、防线等极为坚固。

- 日常用语:比喻某种制度、组织或结构非常稳固,不易被破坏。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古代战争、英雄人物的防御能力。

五、总结

“固若金汤”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承载了古代中国对防御工事的高度评价。从历史文献到现代语言,它一直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战争中积累的智慧与经验。

项目 内容
成语含义 防御坚固,难以攻破
历史来源 《后汉书》《三国志》等
典故内容 多用于描述城池或防线的坚固性
使用场景 军事、文学、日常表达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战争防御思想

通过了解“固若金汤”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