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才短思涩出处于哪里

2025-07-13 18:05:02

问题描述:

才短思涩出处于哪里,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18:05:02

才短思涩出处于哪里】“才短思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不足、思维迟钝、表达困难。这个成语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在写作、言谈中表现不佳的情况。那么,“才短思涩”到底出自何处?它又有哪些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呢?

一、出处解析

“才短思涩”最早见于古代文人对自身文学修养的自我评价。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其最初出处,但根据古籍中的类似表达,可以推测该词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文人的文章或书信中。

在《全唐文》《宋文鉴》等古籍中,有文人用“才短”“思涩”来形容自己文辞不畅、思路不清的情况。例如:

- 唐代·韩愈曾自谦:“才短思涩,不足以达意。”

- 宋代·苏轼也曾表示:“文辞浅陋,才短思涩。”

这些语句虽未直接使用“才短思涩”这一完整词语,但其含义与之高度一致。

因此,可以认为“才短思涩”是后人根据古人常用表达方式总结出来的成语,用于形容文才不足、思维迟缓的状态。

二、词语解释

词语 含义 使用场景
才短 才能不足 自谦或批评他人能力有限
思涩 思维迟钝、表达不畅 写作、演讲中逻辑不清、语言生硬
才短思涩 综合表达 形容人整体文才和思维能力较弱

三、常见用法与例子

1. 自谦用法

- “我文笔粗浅,才短思涩,望诸君海涵。”

- “此篇拙作,才短思涩,尚请指正。”

2. 批评用法

- “他写的文章才短思涩,缺乏深度。”

- “发言时才短思涩,难以令人信服。”

3. 文学评论中

- “作者才短思涩,难以驾驭复杂情节。”

四、总结

“才短思涩”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自身文学素养的反思与自省。虽然其确切出处难以考证,但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已有类似的表达。该词多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在写作、言谈中的表现不佳,强调的是文才和思维的不足。

五、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才短思涩
出处 无确切出处,源于唐宋文人自谦表达
含义 才能不足,思维迟钝,表达困难
使用场景 自谦、批评、文学评论
举例 “我文笔粗浅,才短思涩。”
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注重文采,常以“才短思涩”自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才短思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古人对文学修养的重视与自我审视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