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鄙出处于哪里】“肉食者鄙”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一文,原文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吃肉的权贵们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那么,“肉食者鄙”究竟出自哪里?它的具体出处和含义是什么?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出处来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 |
原文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作者 | 左丘明(相传) |
背景 | 齐鲁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进谏 |
二、词语解释
- 肉食者:指贵族、官员等享有优渥生活的人,因为古代只有贵族才能经常吃肉。
- 鄙:浅陋、见识短浅。
- 未能远谋:没有长远的谋划。
整句意思是:那些身居高位、生活优渥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无法做出深远的决策。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准备与齐国作战,曹刿请求面见,提出“肉食者鄙”的观点,认为统治者缺乏战略眼光,不能真正了解战争的实质。他强调“取信于民”才是取胜的关键,最终帮助鲁国以弱胜强。
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对统治阶层的批判,也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四、现代引申义
在现代语境中,“肉食者鄙”常用来形容某些掌握权力或资源的人,因身处高位而缺乏实际经验或远见,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基层声音,重视群众智慧。
五、总结
“肉食者鄙”源自《左传》,原意是批评权贵阶层的短视行为。其背后蕴含着对政治、社会结构的深刻思考。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不要忽视普通人的智慧与力量。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左传》原文及历史背景整理而成,避免使用AI生成的通用模板,力求真实、准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