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问而近思的近思是什么意思】“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方法。其中,“近思”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之一。
一、
“近思”字面意思是“就近思考”,即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当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远思”相对,它强调的是不脱离现实、不空谈理论,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现实处境,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反思。
在儒家思想中,“近思”是一种务实的学习态度,要求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要好高骛远,而是从身边的小事、眼前的问题入手,逐步积累智慧,最终达到“仁”的境界。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含义 | 与“切问”的关系 | 现实意义 |
近思 | 就近思考,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情况思考问题 | “切问”指提出问题,“近思”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 强调学习要脚踏实地,不空谈 |
切问 | 提出切实、具体的问题,不浮于表面 | 与“近思”共同构成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深入思考 |
博学 | 广泛学习各种知识 | 是“近思”的基础 | 学习需要广度与深度结合 |
笃志 | 坚定志向 | 与“近思”相辅相成 | 有目标地学习更有效率 |
三、结语
“近思”不仅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更是现代人面对复杂信息时代应有的思维态度。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知识,却忽视了“小而精”的思考。学会“近思”,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智慧,提升个人修养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