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实什么意思】“名不副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与其实际表现不相符。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广泛,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对“名不副实”的意思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加表格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成语解释
名不副实:意思是“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即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或能力。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光鲜但实质空虚的人或事。
- 名:指名声、名誉。
- 副:匹配、符合。
- 实:实际、事实。
二、来源与出处
“名不副实”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虽然此句并未直接出现“名不副实”,但其思想与该成语有相似之处。
后来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类似表达:“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莫之识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亮友善,谓为‘卧龙’。”这说明当时人们对其评价很高,但后来的实际表现是否“名副其实”,则需进一步观察。
三、常见用法与语境
1. 用于人物:如“这位明星名气很大,但演技一般,真是名不副实。”
2. 用于产品:如“这款手机宣传得很厉害,但实际使用效果却差强人意,实在名不副实。”
3. 用于事件:如“这次活动声势浩大,结果反响平淡,可以说是名不副实。”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虚有其表、徒有虚名、名过其实 |
反义词 | 名副其实、货真价实、实至名归 |
五、总结
“名不副实”是一个用来描述“名声与实际不符”的成语,常见于对人、事、物的评价中。它强调的是外在声誉与内在实力之间的差距,常带有批评或讽刺的意味。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准确地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名不副实 |
拼音 | míng bù fù shí |
含义 | 声名与实际不符 |
出处 | 《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 |
用法 | 用于批评或讽刺 |
近义词 | 虚有其表、名过其实 |
反义词 | 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
示例 | “他虽有大名,但能力不足,真是名不副实。”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名不副实”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