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继踵是什么意思】“比肩继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多、热闹的场面。它来源于古代对人群密集状态的描写,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比肩继踵”字面意思是“肩膀挨着肩膀,脚跟碰着脚跟”,用来形容人非常多,拥挤不堪。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群的密集程度,常用于描述集市、车站、节日庆典等场合的人流情况。
二、出处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家敦而富,邻墙而居。其民之歌谣,比肩继踵。” |
演变 | 后世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人多的场景,逐渐成为常用成语。 |
三、用法与语境
项目 | 内容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较少用于口语。 |
语境 | 常用于描写节庆、集会、交通繁忙等场合的人群密集状态。 |
例句 | “春节期间,火车站内比肩继踵,旅客络绎不绝。”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项目 | 内容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
反义词 | 人迹罕至、寥寥无几、冷冷清清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误用:该成语强调的是“人数多”,而非“质量高”或“气氛热烈”,不可随意替换。
- 适用场合:适合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写作,日常交流中可考虑使用更通俗的表达。
- 搭配对象:通常与“人群”、“人流”、“游客”等词搭配使用。
六、总结
“比肩继踵”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文化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群密集的场景非常贴切。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与搭配,以确保表达准确自然。通过理解其来源与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运用方式。
成语 | 比肩继踵 |
含义 | 人多拥挤,肩并肩、脚碰脚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一》 |
用法 | 书面语、文学描写 |
例句 | 节日时,商场里比肩继踵,热闹非凡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
反义词 | 人迹罕至、冷冷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