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描写水仙的诗句

阙筠康   来源:网易

水仙:寒冬里的清雅之花

在寒冬腊月,当万物萧瑟时,水仙悄然绽放于案头或庭院间,以其淡雅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芬芳,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古人常以诗文赞颂这一凌寒而开的花卉,赋予它高洁、孤傲的精神内涵。

水仙,又名“雅兰”“玉玲珑”,因其洁白如玉的花朵与翠绿修长的叶片而备受喜爱。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道:“韵绝香仍绝,花清月复清。”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水仙的神韵。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那般坚韧顽强,却以一种超然脱俗的姿态独立于世。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只需一盆清水、几粒石子即可生长,这更显其质朴与随性。

唐代李商隐有诗云:“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这里的“幽人”或许正是指水仙本身吧!它不争春光,不慕繁华,在寒冷的季节里默默开放,为人们送来一份宁静与慰藉。水仙的花语是纯洁与高尚,它象征着高洁的人格和不畏严寒的勇气。每当看到水仙吐露芬芳,总让人联想到那些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初心的人们。

明代高启也曾吟咏:“岁寒三友伴君旁,水仙偏爱此风霜。”将水仙与松、竹并列,称其为“岁寒三友”。的确,水仙虽无松柏的苍劲挺拔,也无竹子的坚韧不屈,但它的优雅气质同样令人钦佩。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水仙静静地伫立窗前,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水仙不仅美在外形,更美在其精神。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寻找意义,在逆境中坚持自我。或许正因如此,历代文人墨客才会对它情有独钟。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案头那株盛开的水仙时,不妨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馈赠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