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经典短文,讲述了东吴大帝孙权劝说大将吕蒙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哲理与教育意义。以下是文章的停顿划分及简要分析。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停顿划分:
通过上述标点符号的合理分布可以看出,本文的节奏感较强,语言简洁明快。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设计,既符合人物身份,又便于理解。
文章分析:
首先,孙权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开篇,语气坚定且亲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卿今当涂掌事”表示对吕蒙地位的认可,“不可不学”则突出了学习的必要性。接下来,“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事务繁忙作为借口推辞,体现了他当时对学习的轻视态度。而孙权的回答则充满智慧和耐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表明孙权并非要求吕蒙成为专业学者,而是希望他能够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经验,提升自身修养。最后,“蒙乃始就学”,这一句简洁地交代了结果,说明吕蒙最终接受了孙权的建议。
后半部分写鲁肃的惊讶与赞叹,进一步证明了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的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巨大进步。而吕蒙的回答则表现了他的自信与幽默,“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短短几字,既谦逊又有分寸,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孙权劝学》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历史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学习的启蒙教材。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实现自我超越。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