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菊月是几月

邹阅眉   来源:网易

菊月:九月的诗意别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份不仅有数字的划分,还有许多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别称。其中,“菊月”便是九月的雅称。这一称呼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然节气与花卉的观察和赞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菊月”得名于秋季盛开的菊花。农历九月正值深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而菊花作为“花中隐士”,以其高洁、坚韧的姿态在寒露中绽放。古人常将菊花视为君子品格的象征,因此赋予九月“菊月”这样的美名。每逢此月,人们不仅欣赏菊花之美,还借此寄托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对生命韧性的感悟。

此外,“菊月”也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活动。重阳节是九月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一天登高望远、赏菊饮酒成为传统习俗。王维曾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生动描绘了重阳节的场景。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则更是让菊花成为文人心中的精神图腾。

从古至今,“菊月”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馈赠,去品味生活的诗意。无论是漫步于菊花园中,还是静坐窗前品茗读诗,菊月都为我们提供了与天地对话的机会。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一同走进“菊月”的世界,感受它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