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霓裳怎么读

东方媚青   来源:网易

霓裳的读音与文化内涵

“霓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常用来形容华丽的衣服或云霞般的服饰。它的正确读音是“ní cháng”。其中,“霓”读作“ní”,指虹的外环,色彩斑斓;“裳”读作“cháng”,特指古代女子穿的下裙。合起来,“霓裳”便象征着如彩虹般绚丽多彩的衣裳。

在中华文化中,“霓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据传唐玄宗李隆基曾命人创作《霓裳羽衣曲》,这是一首融合了道教元素与宫廷艺术的音乐舞蹈作品,展现了天宫仙乐的神秘之美。而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中也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句子,使“霓裳”成为一种典雅与浪漫的代名词。

此外,在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中,“霓裳”也多次出现,意指天界仙人的服饰,彰显出超凡脱俗的美感。因此,“霓裳”不仅是一种物质层面的描述,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现代社会中,“霓裳”依旧活跃于文学创作、影视作品以及各类设计领域,用以表达精致与优雅。无论是汉服复兴运动中的霓裳华服,还是现代设计师笔下的梦幻礼服,“霓裳”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