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欹器有三个层次,欹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鲁国之君有一种放在宗...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欹器有三个层次,欹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鲁国之君有一种放在宗庙中相当于今人“座右铭”的欹器。
2、欹器有个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重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
3、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
4、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
5、“孔子观于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
6、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7、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8、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
9、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10、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原来这件古代鲁国视为国宝的“欹器”,到汉代已经失传了,以后魏、晋之际,杜预曾于公元260年时把它重制出来。
11、接着,晋代曾最早推算出圆周率为3.1416的刘徽又进一步作了《鲁史欹器图》并加以说明。
12、可惜以后欹器的仿制品和图样又都失传。
13、到南北朝及隋唐时又有人把它重制成功。
14、其中,北朝的西魏文帝也把改制后的欹器放在前殿,用来提醒自己。
15、可是,这些后来接着又都失传。
16、 总之,鲁国国宝“欹器”,它的仿制品在历史上失传又再现,再现又失传。
17、到近千百年,所谓“欹器”,其构造如何,就成为“千古之谜”了。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