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发布者:xmlj_521
2、我发现,在OO和UML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仍有很多系统分析员对OO和UML一知半解,甚至包括很多已经使用了很久UML的系统分析员。于是打算写一个系列文章,将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做一个总结。对初学者起个启蒙作用,也希望抛砖引喻,与各路大虾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这个系列文章将以我对OO和系统分析的理解为主,从UML基础开始,阐述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过程,并以RUP为例,阐述如何将OO过程与软件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OO应用。好了,今天是第一篇。想得很远,不知能否坚持下去,呵呵:lol:用例是什么?其原始英文是usecase,直译过来就成了用例。这也是一个比较贴切的叫法了,从字面的直接理解就是使用的例子。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用例就是与使用者(actor)交互的,并且给使用者提供可观测的有意义的结果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这个定义还是比较费解的,笔者在众多应聘者中发现很多使用用例来做需求的系统分析员,有的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但仍不能把握用例的本质,虽然他们号称精通UML。最具普遍意义的理解错误是认为用例就是功能的划分和描述,认为一个用例就是一个功能点。在这种理解下,用例变成了仅仅是较早前需求中功能框图的翻版,很多人用用例来划分子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点。如果这样,用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意思的是,造成这种理解错误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却是因为对OO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本质上说,把用例当成功能点的系统分析员脑子里还是面向过程的那一套思想,虽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