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来而不往非礼也什么意思,来而不往非礼也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其文意是,礼提倡往来:前往施惠而不来报答,不符合礼;人来施惠而不前往报答,也不符合礼。
2、一、原文:《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3、"二、出处:《礼记·曲礼》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4、《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5、《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6、《礼记》章法赏析:《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7、《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8、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9、《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10、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11、“来而不往非礼也”是《礼记》中经典名句。
12、释义: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13、表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14、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5、”解释:礼崇尚往来。
16、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17、扩展资料《曲礼》为古代作品,是《礼记》的一部分。
18、《曲礼》是指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
19、曲为细小的杂事。
20、《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
21、《礼记》的天道观,反映了先秦儒家天道观发展的大背景,其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礼运》、《乐记》、《郊特牲》等篇中。
22、总的来讲《礼记》中的天道有如下含义:首先,从天的自然义角度看,天可泛化为天地中各种自然现象,和由几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宇宙,而人仍然参与其中。
23、社会必然性有别于自然必然性的根据在于:人是天地的杰作和五行的精华。
24、个我因可进行文化创造,而成为天地间最“贵”者。
25、第二,天对人而言,是神性的超越性的存在。
26、天的超越性有二义:一方面,天虽包含客观必然性,但却不能仅同于客观必然,这是天作为价值源头的性质所决定的,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另一方面,尽管人道效法天道,天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对于人而言,天仍然具有其形而上的、同时也是“超验”的一面。
27、虽然,一方面《礼记》贯彻了“天人合一”的思路,如《表记》引《小雅》:“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28、”《孔子闲居》:“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29、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30、”’这是把“天”视为与人事具有相关性的价值存在,或解释为个我可以效法的榜样。
31、从这个角度说,圣人修德配天,可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参”,这正是《中庸》继承自周公以来“以德配天”思想。
32、但是,另一方面,《中庸》又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33、”这里的“天”就有超越义。
34、这是在讲“修身”与“知天”的联系,把“知天”作为“修身”的前提,与孟子“知天”不同。
35、第三,天道是人道之所从出,故天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样。
36、在《礼记》中,天或天道虽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变而来的客观性原则,但却又是与人生世界相通的。
37、《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8、”人世间的“教”是效法天道。
39、天道既为客观必然性,则预示效法天道的人道就是主客观的统一。
40、因而,人道并非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与自然必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性。
41、人道是需通过人事修为达到的、彰显德性而避免恶的自然必然性的活动。
42、因此,天道在人事上不同于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过主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社会必然性。
43、所以,《学记》认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大学》:“惟善以为宝。
44、”总的来说,《礼记》中“天”作为超越的存在是价值之源,它既有形上本体之义,又可为人所“默识”、体认。
45、就超越性上说,任何个我不是天;从内在性上说,人与天相通不隔。
46、人与天的关系因而不是单纯的“线性”逻辑关系,而是本体上天人相通,而实践上人虽需体认但又要承认天的超越性的关系。
4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来而不往非礼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48、一,出处:儒家经典书籍《礼记·曲礼上》。
49、二,原文: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0、三,译文:一则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51、一则表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52、礼仪上主要你来我往,是互相的。
53、四,注释:往:反应。
54、来:施加。
55、扩展资料: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56、《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57、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58、2.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
59、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
60、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
61、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意思很简单,意思就是:别人施加于你的你也还给别人,不然我就没有礼貌了释义: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62、 表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63、 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64、”。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