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人声鼎沸的鼎的部首,鼎的部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鼎字部首是鼎,结构是上下结构,第六画是竖折撇/竖。
2、二、基本字义鼎dǐ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
3、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4、鼎镬。
5、2、锅:鼎罐。
6、鼎锅。
7、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
8、九鼎。
9、定鼎。
10、问鼎。
11、鼎祚(国运)。
12、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
13、鼎足之势。
14、5、大:鼎族。
15、鼎臣。
16、鼎力支持。
17、6、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
18、三、鼎字组词有鼎鼐 鼎助 鼎足 赝鼎 鼎立 定鼎 鼎沸 九鼎 鼎新 问鼎 鼎盛 鼎鼎 鼎革 鼎力等。
19、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20、白话版《说文解字》:鼎:三根立腿,两只提耳,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
21、三、相关组词鼎臑[dǐng nào] 指鼎中煮熟的菜肴。
22、2、赴鼎[fù dǐng] 谓跳入汤镬而死。
23、3、沸鼎[fèi dǐng] 开水锅,等于说汤镬,比喻险绝境地。
24、4、鼎言[dǐng yán] 有份量的言论。
25、常用于请人说话帮助的敬词。
26、5、鼎角[dǐng jiǎo] 相术谓额上有日角、月角和伏犀三骨,隆起者为三公贵相。
27、一、"鼎"字的部首是鼎,是上下结构的字,第六划是竖折撇/竖折折。
28、拼音dǐng。
29、汉字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二、释义: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30、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
31、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2.比喻王位、帝业:定~。
32、问~。
33、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3.大:~力。
34、~言。
35、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
36、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4.锅。
37、5.姓。
38、6.正当;正在:~盛。
39、三、相关组词:鼎鼐 鼎助 鼎足 赝鼎 鼎立 定鼎 鼎沸 九鼎 鼎新 问鼎 鼎盛 鼎鼎 鼎革 鼎力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鼎,甲骨文像有足、有提耳的青铜容器,也是煮具,盛行于商周时期,最早用于皇宫祭祀时熬制美食。
40、造字本义:名词,王室祭祀或熬制美食时使用的三足或四足的青铜器皿。
41、文言版《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42、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
43、《易》卦:巽木於下者为鼎,象析木以炊也。
44、籒文以鼎为贞字。
45、凡鼎之属皆从鼎。
46、 白话版《说文解字》:鼎:三根立腿,两只提耳,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
47、古昔朝代的夏禹,收集中华九州之长贡献的金属,在荆山山下铸鼎。
48、进入山林、江河、湖泽,其间的螭魅蝄蜽,没有什么能遇见他,他凭借铸鼎和谐地接受苍天的恩赐。
49、《易经》的卦象,用“木”进入火下,是鼎卦。
50、像剖开木头用以烧火煮饭。
51、籀文中的“鼎”字借用的是“贞”字。
52、所有与鼎相关的字,都采用“鼎”作边旁。
53、二、组词释义:九鼎[jiǔ dǐng]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54、2、问鼎[wèn dǐng] 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55、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
56、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
57、3、鼎盛[dǐng shèng] 正当兴盛或强壮的时候。
58、4、鼎鼎[dǐng dǐng] 盛大:~ 大名。
59、5、鼎革[dǐng gé] 鼎新革故(采取新的,去掉旧的)。
60、旧多指改朝换代。
61、"鼎"字的部首是鼎;上下结构;第六划是竖折撇。
62、鼎【dǐng 】释义: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
63、~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64、~镬。
65、2.锅:~罐。
66、~锅。
67、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
68、九~。
69、定~。
70、问~。
71、~祚(国运)。
72、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
73、~足之势。
74、5.大:~族。
75、~臣。
76、~力支持。
77、6.正当,正在:~盛(shèng)。
78、组词:鼎鼐、 鼎足、 鼎立、 鼎沸、 鼎助、 定鼎、 赝鼎、 九鼎、 鼎峙、 鼎盛。
79、造句:1. 夏天,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
80、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81、它用自己的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为我们带来了凉爽的夏风。
82、2. 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
83、3. 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
84、拉尔夫.英。
85、4.唐朝鼎盛时期,人们常常夜不闭户。
86、5. 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87、可以是目也可以是鼎字。
88、鼎字是上下结构。
89、第六画是坚折折或竖折撇。
90、鼎[dǐng]上下结构第六画是竖折撇/竖折折笔划12五笔HNDN部首鼎结构上下结构五行火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释义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
91、~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92、~镬。
93、 2.锅:~罐。
94、~锅。
95、 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
96、九~。
97、定~。
98、问~。
99、~祚(国运)。
100、 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
101、~足之势。
102、 5.大:~族。
103、~臣。
104、~力支持。
105、 6.正当,正在:~盛(shèng)。
106、 详细释义〈名〉(象形。
107、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
108、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同本义。
109、盛行于商、周。
110、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111、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112、——《说文》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
113、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比喻帝王。
114、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指宰相。
115、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116、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指国家。
117、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形〉显贵。
118、如:鼎臣(大臣,重臣)显赫,盛大高门鼎贵。
119、——晋·左思《吴都赋》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
120、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121、如:鼎分(三分)〈动〉变革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122、——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鼎革固天启。
123、——徐浩《谒禹庙》相关词语五鼎鼎分鹤鼎瓦鼎鼎吕鼎府赴鼎鼎贼汤鼎鼎辅。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