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槲叶落山路读音,槲叶落山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2、出处: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5、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7、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8、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9、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10、扩展资料: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刻画和描绘征途的自然景物、着重强调一个“早”字、通篇抒发感情、处处紧扣一个“悲”字。
11、第一句“晨起动征驿”是直观地写早行;第二句“客行悲故乡”是直抒胸臆———写悲情。
12、而第二联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二句、则是通过刻画路途的自然景物、具体的明写早行,同时还通过描绘景物暗写了悲情。
13、第三联的“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还是通过途中的景物来具体地强调一个“早”字、第四联“因思杜陵楚, 凫雁满回塘”、又具体地写了作者所怀悲情的内容,并具“杜陵楚”又照应和补充了“悲故乡”,使诗句显得有起有落。
14、另外,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早行的典型环境和景物,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人在旅途的共同感受,引发了旅人的情感共鸣。
15、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触景伤情。
16、“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17、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18、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19、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20、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21、出自《商山早行》。
22、原文: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4、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25、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6、译文黎明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27、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28、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
29、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触景伤情。
30、不由想起夜回长安的梦境。
31、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
32、《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3、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34、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35、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36、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37、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38、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