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赵之谦说文解字序(说文解字序)

2022-08-31 01:20:28

问题描述:

赵之谦说文解字序(说文解字序),急!求大佬出现,救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2-08-31 01:20:28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赵之谦说文解字序,说文解字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说文解字序 许慎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2、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

3、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4、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 书契。

5、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6、「夬,扬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 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7、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8、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9、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10、著於竹帛谓之书。

11、书者,如也。

12、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体,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13、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14、一曰指事。

15、指事者,视而可识,察 而见意,「上、下」是也。

16、二曰象形。

17、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 也。

18、三曰形声。

19、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0、四曰会意。

21、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22、五曰转注。

23、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24、六曰假借。

25、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6、及宣王 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27、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厥意可得而说也。

28、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於王。

29、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30、分为七国,田畴异亩 ,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31、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32、斯作仓颉篇。

33、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34、大史令胡 毋敬作博学篇。

35、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36、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37、大发吏卒,兴戍役。

38、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 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39、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 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40、 汉兴有草书。

41、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

42、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43、又以八体试 之。

44、郡移太史并课。

45、最者以为尚书史。

46、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47、今虽有尉律,不课,小 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48、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

49、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 秦近,亦能言之。

50、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 。

51、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52、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 ,略存之矣。

53、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

54、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

55、时有六 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56、二曰奇字,即秦隶书。

57、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

58、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59、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60、 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61、又北平侯张 苍献春秋左氏传。

62、郡国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63、虽叵复 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64、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 ,以耀於世。

65、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 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

66、」廷尉说律至以字 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

67、」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於史籀。

68、鄙 夫俗儒,翫其所习,蔽所希闻。

69、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

70、怪旧埶而善野言,以其 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

71、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 ,其辞有神仙之术焉。

72、」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

73、」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74、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 文,今亡矣夫。

75、」盖非其不知而不问。

76、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 疑。

77、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78、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79、故曰:「本立 而道生。

80、」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

81、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82、博采通人,至於小大。

83、 信而有证,稽撰其说。

84、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85、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也。

86、万物咸睹,靡不兼载。

87、厥谊不昭,爰明以喻。

88、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 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89、其於所不知,盖阙如也。

90、【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91、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92、(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93、(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94、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95、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

96、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

97、 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

98、叫它为字,是说它来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99、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

100、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

101、(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102、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103、(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104、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105、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

106、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107、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108、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109、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异。

110、(不过古文尚在通行,)一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写六经,左丘明着《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古文的形体、意义仍为学者们所通晓。

111、再往后(到了战国),诸侯们依靠暴力施政,不服从周天子;他们憎恶礼乐妨害自己,都抛弃典籍(各行其是)。

112、中国分为七雄并峙,田亩的丈量方法相异,车子的规格尺码不同,法令制度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规定,说起话来方音分歧,写起字来相互乖异。

113、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114、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115、(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116、(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117、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118、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

119、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

120、 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

121、叫它为字,是说它来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122、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

123、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

124、(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125、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126、(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127、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128、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

129、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130、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131、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132、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异。

133、(不过古文尚在通行,)一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写六经,左丘明着《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古文的形体、意义仍为学者们所通晓。

134、再往后(到了战国),诸侯们依靠暴力施政,不服从周天子;他们憎恶礼乐妨害自己,都抛弃典籍(各行其是)。

135、中国分为七雄并峙,田亩的丈量方法相异,车子的规格尺码不同,法令制度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规定,说起话来方音分歧,写起字来相互乖异。

136、把作业传上来看看。

137、你到底要翻译什么?。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