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定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3、2、优点(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2)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4、3、缺点:(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5、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6、扩展资料作用过程存款准备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
7、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
8、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伸缩,以达到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效工具。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10、优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11、缺点: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12、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 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
13、扩展资料:存款准备金的提存比率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
14、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如美国的活期存款准备率是8~8%;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美国曾规定为3~5%。
15、2、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
16、②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
17、3、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
18、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入中央银行就不能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19、美国从1960年11月起,业务库存也算作法定准备金。
20、4、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
21、多数国家都规定一个调整限幅,有的国家规定每次调整的幅度为2%,有的允许高达50%。
22、5、准备金中现金的比例。
23、有的国家规定准备金中存入中央银行的现金要占一定比例。
24、⑥准备金以外的准备。
25、如英国的补充特别存款方案。
2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4.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2)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27、5.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28、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29、6.多数人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从具体的实际操作来看,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
30、5.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优点在于:(1)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货币政策的微调;(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
31、中央银行可以用它进行经常的、连续的、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迅速调转方向的操作都是完全可行的;(3)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32、6.公开市场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1)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2)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作用,将政策效力传递到全国的商业银行。
33、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同政府债券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力就会受到影响。
34、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35、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36、 1.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 (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 (2)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 (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7、 2.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38、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 (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 (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39、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40、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41、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一直到1990年代末,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调控货币总量,而是集中资金用于央行再贷款。
42、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维持著较高的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又称备付金)利率。
43、 1.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 (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 (2)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 (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44、 2.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45、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 (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 (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46、 多数人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从具体的实际操作来看,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