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酒色财气诗,酒色财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酒色财气,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2、酒指的是喝酒,酒量。
3、色,指的是相貌,好色。
4、财指的是金钱,贪财。
5、气指的是气质,习气。
6、引证于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7、”白话文:“一个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才气,人我是不是,贪嗔痴爱,风霜雪。
8、”成语是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9、近义词是酒色之徒。
10、扩展资料:近义词解析:【解释】:指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
11、【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12、”白话文:“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的人,酒色的人,只知道买笑追欢的享乐,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1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酒色财气、好色之徒【反义词】正人君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酒色财气酒色财气,向来被称为四诫,常常被用于进行修身的说教。
14、“酒色财气”在人们口头流传,并不很久。
15、清初浙江仁和学者翟灏撰《通俗编》卷二十二“妇女”类“酒色财”条谓:“《后汉书》杨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16、《华川卮辞》:财者,陷身之阱,色者,戕身之斧,酒者,毒肠之药。
17、人能于斯三者致戒焉,灾祸其或寡矣。
18、按,明人更益以气为四。
19、今习为常言,莫知其原只三也。
20、” 翟灏的这番解释,影响很大,为《辞海》等工具书所沿袭。
21、明代人在撰写杂剧时,时常提到“酒色财气”。
22、更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万历十七年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的奏疏。
23、此疏献四箴以谏,略谓:“臣闻嗜酒则腐肠,恋色则伐性,贪财则丧志,尚气则戕生……”雒于仁不仅指出万历皇帝朱翊钧“酒色财气”病入膏育,并对症下药。
24、贡献箴言,真是胆识过人!朱翊钧看过奏疏大怒。
25、刚好当时正值年底,恰逢朝廷众臣都在喜迎过年.只好将此疏留下再说。
26、过了十天,也就是明年正旦,朱翊钧将阁臣申时行等四人召到毓德宫,抱怨说:“朕昨年为心肝二经之火时常举发,头目眩晕,胸脯胀满,近调理稍可。
27、又为雒于仁这本肆口妄言,触起联怒,以致肝火复发,至今未愈。
28、”并极力辩解:“他说朕好酒,谁人不饮酒?若酒后持刀舞剑,非帝王举动,那是有事。
29、又说朕好色,但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何尝有偏他。
30、说朕贪财……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天下之财,皆朕之财。
31、朕若贪张鲸之财,何不抄没了他?又说朕尚气,古云:“少时戒之在色,壮时戒勇戒斗”勇即是气,朕岂不知?但人孰无气?”并一再声言,“朕气他不过,必须重处。
32、”经申时行等一再劝说,才同意把雒于仁罢斥为民了之。
33、显然,万历皇帝拒谏饰非,毫无自我批评之意。
34、事实上,他是明朝皇帝中“酒色财气”的典型,尤其在贪财好货、吸食鸦片方面,更是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皇帝中的臭名昭著者。
35、清初史学家在总结明亡教训时,每次都有人指出明亡实亡于万历,这是有相当道理的。
36、对酒色财气的理解,历来存在着分歧。
37、有人认为人生在世,脱离不得这四者。
38、话本《警世通言》描述了两派意见:一派说“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一派说“若无酒,失了祭享受之礼;若无色,绝了夫妻子孙人事;若无财,天子庶人皆没用度;若无气,忠诚义士也尽萎靡”。
39、两种意见针锋相对。
40、旧日民间传说也有相似的说法:“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酒无不成礼仪,色无路断人稀,财无不成买卖,气无反被人欺”。
41、民间也有流传苏东坡、佛印、王安石和宋神宗关于酒色财气的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42、”“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乃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43、”“世上无酒不成礼,世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
44、”“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朝纲,财足粮丰国家胜,气凝大宋如朝阳。
45、”窃以为“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乃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46、”的说法最妙。
47、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么生活中也就少了很多烦恼。
48、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49、财是损人利己。
50、气是无烟火炮。
51、这些都是老人留下来的顺口溜。
52、自有他的道理存在。
53、什么事都不能过分,不然会对身心有害。
54、其中财的解释是「莫贪无叉之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